当前位置: 首页- 重要活动跟踪报道- 安居乐业开创美好新生活

摘帽之后干什么怎么干

安居乐业开创美好新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8/17 10:25:15 点击量:1092

“今天的生活,就像在大城市里一样!”镇安县云盖寺镇花园社区55岁的卜明清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了,海底捞、家政服务……大城市里的许多行业,都曾留下她的身影。提起现在镇安易地搬迁社区的居住环境,她总是这样自豪地说。

在陕西,安居乐业的梦想已经进入千千万万易地搬迁户的心里。像卜明清一样,众多易地搬迁户正在奔向幸福生活的路上加快追赶的脚步。通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全省建成安置社区2116个,实现建档立卡搬迁户集中安置22.6万户76.6万人,城镇安置户17万户62.63万人,集中安置率和城镇安置率分别达到90.73%和73%。在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便捷的新型社区,搬迁户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幸福的笑声响彻社区。

新家园里哪里美?

7月8日,在云盖寺镇花园社区里,只见规划井然,路面整洁,绿树夹道。

问起新家园里哪里美?卜明清这样回答:“过去住在山里,野猪常常下来,糟蹋我的玉米,也有大石头从山上滚落,砸坏了房子。现在可好了,三室两厅呢,墙面白亮,还有卫生间,接了自来水,就连灯泡也换成了日光灯,娃娃学习都起劲了,你说美不美……”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但仅仅是住上新房,那可不等于生活幸福。在易地搬迁户看来,新生活的美也不只是新房。

新家园里哪里美?在花园社区另一名贫困搬迁户蔡仕星的眼里,安稳又有希望的生活最美。今年是蔡仕星搬迁到新居的第5年,在社区里,蔡仕星和老伴一起开了家早餐店,水煎饼、茶叶蛋、豆腐脑,深受社区居民喜欢,每月净收入4000元。“去年我就脱贫了。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蔡仕星说。

在花园社区,拉着家常的老人们说起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水泥路铺在了家门口,久违的朋友踏破了门,新鲜的蔬菜、猪肉天天见。学校建在了小区旁,娃娃入学不再翻山越岭,看病不再长途奔波。超市、银行、健身广场应有尽有。社区里再遇上新人过喜事,那更是热闹一片,乐哈哈的笑声从社区这头传到社区那头。社区里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楼错落有致,花圃里盛开的花儿随风摇曳着身姿。

像卜明清、蔡仕星一样,“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有84.39万贫困人口告别“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荒凉大山,迁向街区、园区、景区,走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

新产业中如何富?

最近,岚皋县民主镇下河坝安置社区居民石秀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石秀丽在“家门口干活”,是自主创业,开直播,卖全省“爆款”农产品。用她的话说,生活没了后顾之忧,也该为家乡做点事。蜂蜜、土鸡、魔芋,城里人爱吃什么,她就直播卖什么。“消费点抓住,在哪都能致富。”她笑着说。

为了更好地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我省在就业服务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精准就业帮扶,积极培育搬迁安置点“社区经济”,全省在安置社区共建设社区工厂601家,培育就业扶贫基地134家,吸纳贫困搬迁群众10558人。在产业支持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土地流转等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以发展“3+X”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为贫困县提供产业菜单,大力发展多类型产业脱贫模式,实现了继续从事农业产业的搬迁户中长期产业的全覆盖。

在洋县草坝村,安置点靠近 “朱鹮梨园”景区。易地搬迁户通过丘陵地,建立梨果、稻米、蔬菜三大基地,发展高产优质梨园3800亩、绿色稻米600亩、无公害蔬菜600亩,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年创收400万元。同时,发展“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给搬迁户未来生产生活奠定了基础。

西安市鄠邑区在安置社区配建南北两排商铺用于出租,利用收取商铺租金向搬迁群众分红,同时在石井镇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创办社区扶贫工厂,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使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其经营所得部分收入用于反哺搬迁群众。经过2019年第四季度贫困户收入核算数据,户均收入较搬迁前提高200元至500元不等。

拥有30多项专利的镇安琅琛五金制造有限公司2018年10月落户镇安。这家企业从事医疗高频电子手术用品的生产与研发,以及电刀、电钳、电镊的制造与销售。6月30日,企业负责人项博告诉记者,从企业签约、落地到装修,调试设备,只用了短短两个月。

“以前不敢想象,高新技术企业在山沟里能稳步成长。”项博说,从开始的一栋厂房到现在3栋大楼,企业和当地居民一起迈向幸福生活。在这个企业,易地搬迁户的工资收入大多在2000元至3500元之间。“企业实行职级制,技术学得快、有管理能力的,薪资甚至有望每月突破1万元。未来3年,我们还需要吸纳200多个劳动力。”

新生活中憧憬啥?

房子住上了,生计问题也解决了。

大学生王维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王维的家在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易地搬迁让他们全家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房子里。现在,王维已经是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全家在享受香菇认领年分红3000元的基础上,还享受了医疗补助政策。王维的父亲也获得了在社区物业公益性岗位上负责收水费的工作。

因为移民搬迁,王维开始了解精准扶贫,在大学里,她和老师、同学一起做了很多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调研。“走出山村,回报山村,是我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责任。”王维说。

镇安县拳湾村的党员张有喜在搬迁后生活忙碌多了。小区里成立了物业服务中心,张有喜负责6个村120户人的红白喜事。“物业统一管理,抽烟不能超过5元,酒是家酿的秸秆酒。酒席一桌100元左右的标准,不浪费,不攀比。”张有喜说,疫情影响,小区里上半年的几件喜事都放到下半年过了。“到时候可有的忙呢。”他笑着说,社区把人都聚集在了一起,来的宾客多了,也更热闹了。

镇安县探索建设“五小社区”,即在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创造条件,逐步配套小菜园子、小生活用房、小型红白理事会、小爱心超市、小型公益型公墓,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县上还持续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成立老年协会和社区小戏班,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送法律进社区,让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稳步提升。

山还是那层层叠叠的山,河也还是那潺潺流水的河。易地搬迁社区里,大地吹过阵阵幸福的风。